在我們小學的時代中,最能夠影響我們的是什麼呢? 在那動亂的時代,能夠倖存下來巳經很不容易. 除了幾位比較 和善的老所外,幾乎沒有什麼好記憶. 有的是痛苦的回憶和不盡的補習,加上体罰盛行,老師幾乎有虐待狂,導至學生也不尊敬老師. 現在回想起來, 小學教育是一場惡夢,不堪回首. 在那場惡夢中,卻有幾許星光, 直到現在,還在暗處發亮,讓我低迥不已. 從'來來來,來上學' 到 '小麥,大麥',所有小學課本皆索然無味. 也不知當時怎麼 捱過那些日子. 可是在三年級時,忽然間找到一本 "學友" 月刊. 從此以後,每月暢讀學友,愛不釋手. 記得有一期寫了一些有關 獵戶星座的故事和天象圖畫. 當時小心靈大開眼界,從那時以後, 天空再也不是無聊的東西,反倒是一個很有趣的世界. 有一期寫了有關蘇遠赫定 (Sven Hedin) 的亞洲腹地旅行和洪保德 (Alexander von Humboldt) 的亞馬遜 (Amazon) 森林探秘. 從此以後,不但天空,連地球也是五光十色,生趣盎然. 一直到小學畢業,學友是陪著我長大,我的幻想,夢想,遐想皆有' 學友'的影子. 它對我的影響可真不小.

在小學五六年級時,又有另一種刊物出現,非常合小學生口味, 那是國語日報. 這報紙是以國語標榜,加上注音,真是別出心材. 光是印刷就是一門學問. 我現在還認識注音符號可真是國語曰報 的功勞. 每週末還有副刊,有一期居然詳述一些恐龍及畫片, 真是洋洋大觀,目不接暇,美不勝收. 從此以後,我對地球及生物大感興趣. 國語日報尚有小亨利漫畫. 這一生看過幾百種漫畫,能夠讓我印家深刻的沒有幾種,小亨利可是其中之一. 小亨利是一個啞巴又禿頭的孩子,長相有點滑稽但很可愛. 他童心未泯,雖然淘氣卻常常做一些意想不到的好事. 看了小亨利的漫畫,常常哈哈大笑. 但事後卻回味無窮.這是漫畫的一大功用. 童言無忌,常常一語道破人間真理,令人莞爾. 來美國以後才知道小亨利原來是美國的漫畫,由何凡向美國洽購,加上中文說明. 何凡本名夏承楹,是林海音的先生. 至於小亨利,是 Carl Anderson 的創作,在 Saturday Evening Post 連載兩年 (1932). Carl Anderson 乃挪威移民後裔,生於 Madison Wisconsin.
國語日報尚有一大德政,那是 '古今文選',是梁容若主編. 從 1951 年起,刊載古今中外好文章,讓大家共賞.其註解詳盡,皆一時之選. 從小學畢業以後,它還一直影響著我. 我在1972年買了一套八大冊 '古今文選',至今受用不盡. 每年中秋時節,總是不忘翻開 '古今文選',重溫蘇軾的 '水調歌頭'. 最近偶而翻到一頁 '最後一課',是都德 (Alphonse Daudet) 的散文,寫一位法國老師教最後的法文課. 襯托出 Alsace 割讓德國的慘痛經驗. 中小學時看到這文章,很受感動. 現在年紀大了,知道 Alsace 的歷史和德法之間的恩怨,真是一筆糊塗帳. 不過時隔那麼多年,再看到這文章,心頭還是震顫不巳.
雖然小學時期很不快樂,但這幾許星光卻能補償那逝去的時光,不讓我覺得索然無味,浪費生命. 想到這兒,真要感謝前人孜孜不懈,創作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深深影響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