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1, 2017

美感與欣賞


美學,对學院派的研究学者是是一門學問. 对大部分人來說卻是高深莫測,複雜而近鑽牛角尖的事. 如果撇開美學而論,美感,对大部分民眾來說,卻是稀鬆而愉快的經驗. 凡是能夠打動我們的神经,憾动我們的心靈,能讓我們有愉快的感受,甚至昇華到一種忘我的境界,就是美感經驗. 這種美感經驗並不是於生俱來的,它必须培養栽培,與教育環境和文化背景息息相関. 比如說,翻閱朱光潜的那本小冊子'談美', 從頭到尾就直觉到這本書真是美的化身,看完後會意猶末盡,不忍釋手. 諸如念物理和微積分,不知不觉地领會到力和加速度的関係,看到 F = M*dv/dt, 直觉得真是美的程式,对大自然的美感油然而生. 當學到面積由微分而積分,居然很自然的得到 V= 1/3 B*H for the volume of piramid. 這種美感在一刹那間感受到,心底悸動而欣赏這宇宙的奧妙,這是一種昇華的美感經驗. 由震憾而欣赏其美妙,由欣赏而有了很愉快的美感经验. 這種感受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没有必要一定要去研究高深的美学才能得到. 這兒我要舉一個例子,是我最近的经驗,我把我的感受寫出來,與大家共赏. 美感经驗並不是每個人都一樣,但是大家都會有相似的经验和感受,我觉得這就是美的真諦.

在年初我看到 New Year Concert from Vienna,這是一年一度的音樂盛事,我看到的是美國版本,今年的節目並不比往年精彩,但我在奥围版的節目中看到其中一個多出來的小插曲: The Rhythm of Vienna. 這是一個小節目,不是在現場表演,但是裡面的樂師 (musician) 都是同一樂团出來的,也可說在意義上是息息相関,对维也納來說是很恰當的描繪和呈現, 道地的音樂,和諧的韻律,小民的生活,兼顧細節,描繪厨師,鞋匠,道路工人,馬車夫,白馬 (Lipizzan horse),園丁和女畫師的生活情景. 在這小節目中,日常生活與音樂繪畫融為一体,音樂韻律,舞蹈節奏,樂師誠摰的演奏,舞者真情的流露,双馬的詼諧動作,繪畫與影象的融合,再再顯出製作者匠心的獨運和细心的関懷. 整体而言,看後给人一種感人的愉悅,從內心底感到一股美的震盪和撫慰. 其给果是通体舒服,餘音裊裊,欲罷不能. 這是美感的经验,不期然地淹入了性靈.

以下我描述一下我個人的感受和詮釋. 這個小插曲的 Title: The Rhythm of Vienna, 維也納的韻律, 作者和導演是 Von Robert Neumull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AMhin3bUWk&t=3937s

節目 (39:35) 以维也納地標的双鷹天塔開頭,背景是维也納市区的全景,在晨曦中揭幕. 背景的音樂則是別開生面的三拍子音律,它可以是 Minuet (小步舞曲),可以是 Landler (蘭特勒舞曲), 也可以是 Waltz (圆舞曲). 眾所皆知, 維也納正是三拍子音樂的世界之都. 這裡介紹以後將陸續出場的小民,代表維也納市民的日常生活. 這裡有的是 石工匠 (Stone Carver), 厨師 (Cook), 馬車夫,園丁,修路工,鞋匠 (Cobbler),舞者,Jeweler 和畫師. (39:43-40:40), 雖然不同行業,可是皆傳承維也納市的三拍子音律,和諧地在運作, 背景是納也納全市景 (40:40).

真正音樂開始是 Strauss II 的 Wiener Blut (Vienna Blood), 由四位女大提琴手演奏. They are probably from nearby music school, just starting their music study.  They play with zeal, passion and seem enjoying the playing very much.  They smile, moving their bodies and one of them even plays her bow on other's string (43:23), very funny.  While the music is going on, 各行業人正在忙碌地工作,幹他們的活 (44:25). With the ending of the music, it finishe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life in Vienna.  Now we see these four girls left the building with the instruments.  看到她們背著大提琴的身影,轻盈地下楼梯,聽到她們一陣女孩子 giggle 之声,樂器幾乎掩没了她們的背影,才意識到她們是才開始成長的小孩子,感到音樂和人組合的神奇.

下面一景是 casual 的街之舞, 音樂是 Mein Lebenslauf ist Lieb und Lust (My Life is Love and Joy) by Josef Strauss.  人們盡興跳舞,一個小男孩不甘寂寞,在街角表演足球技巧. 天慢慢黑下來,维也納沈浸在夜色蒼茫中. Music stop and people change shoes.  It is time to move on.

下一景是坐馬車赴夜之舞會,這兒看到馬也有詼諧的一面 (48:02 and 48:16), 不知是逗趣还是問候? 導演在這細節上顯現出他的幽默. Anyway, it is time: 8:55 pm. 背景音樂是莫札特的蘭特勒舞曲. 兩位男樂師和兩位女樂師正興會的演奏著舞曲,大家婆娑起舞,緩慢而温韾,幾乎每一張 snapshot 皆是印象派的名畫. 一曲结束再來一首 German Dance, 這次舞者的眼神,四目相觸,含情脈脈,動人心弦. 女樂師頭髮的装飾,古典而風雅,美麗而動人 (50:29). 這時連外面的馬也開始受影响而 necking (50:37). 三位樂師敬業而沉入的流奏 (51:00), 全曲在女樂師滿意的微笑中结束.

這是白天另一街景,在一位 大提琴師 和打擊樂器手的即興演出中開場,背景音樂則是皇帝圆舞曲,各行業人士也在樂声中工作. 這兒穿插著異国人士的到訪,一位日本女士(53:10) 在拍照和一位中國小男孩的好奇 (53:21). 再下來是法國號的即興客串表演 (53:42), 打擊樂器手 即興表演 皇帝圆舞曲的主题 (54:05). 在大提琴声中,女鞋匠不忘在工作之餘,探頭窗外,查看机器真相 (54:23). 一個女 teenager 不甘寂寞, show her leg and body while watching cellist playing (54:26). 再下是 percussionist 敲打出藍色多惱河的主题 (55:00). 所有這些小動作都和音樂合作無間,給人一種工作中也有的一些悠閒氣氛.

接下來是女畫師在 Joseph Lanner 的 Romantiker 樂声中作畫,她在現實中脱胎融入了舞蹈的世界 (55:50).  舞蹈音樂是 Paganini 的 Carnevale di Venizia (威尼斯的狂欢). 這曲子本來是用小提琴獨奏的,要充分表現 Paganini 的魔鬼技法,在這兒卻意外而藝術地由長笛,短笛客串表演,技巧超凡入夢和小提琴有同曲同工之妙,樂師表演非常精彩。 首先由長笛吹出主題,加上花巧的变奏,控制全場氣氛。接下去由小提琴接手,其跳弓和彈弓技觸法非常獨到。至於短笛的花腔快板更是無話可說,太出神入化了. 這兒長笛極似莫更鳥 (mockingbird),短笛像黃鶯, 就是黄鶯出谷,莫更鳥出林也不过如此. 曲终夢回,從舞池中重返人間 (58:52),恍如夢中,若有所失. 結束臨摹,関起畫盒,推出畫室.  這一小情節,細心覌看,由畫進入舞蹈和由舞池重回畫像,剪接溶化得天衣無縫,令人嘆為观止,美妙之極。

一曲  'Vienna Blood' 重返人間,各行各業,工作已近尾声,圆丁結束了莫扎特雕像前的音樂花圃 with a big clef sign. Jeweler put a finishing touch to the ring. 鞋匠也作了最後的 polish 工作. 街頭清掃工也結束了工作. 乾淨的廣場在四個音符中顯出乾淨,悠閒和藝術的一面.

(1:01:58) 美麗的蓝色多惱河終於登場,幾位女舞者陸續到場換鞋子,男舞者也從他女友手中接到修好的鞋子,女畫師正從男友中戴上新的戒指,一個深情的親吻,一切盡在不言中. 馬夫也來了,大家在藍天下随風與音樂起舞. 在金色的 Johann Strauss 背影中,演奏著浪漫多情而惱人的藍色多惱河, 翩翩起舞. 在燦爛的陽光下, people waltz on while the stone carver ends the day's work with two final finishing puffs.

The Rhythm of Vienna 冶音樂,繪畫,舞蹈,城市與市民於一爐,結合細節並利用藝術手法,表現出維也納浪漫,悠閒而和諧的一面. 其結果是一齣美的戲剧餉宴,是视觉聽觉和心靈無上的享受,予人終極美感的经驗.

Remark:
The video clip of 'The Rhythm of Vienna' has been removed from YouTube due to the copyright issue.  This is not uncommon these days in the Internet age.  Usually the program is available for several weeks for public view.  Although the owner of the program has the right to do whatever it wants, it is a pity that it diminishes the value of the program by imposing the restriction.  If most people can't watch and appreciate the artistic program, what is the use of the program itself?  Of course we can go and buy the DVD of the program, but to most people it is a severe inconvenience.  I will update the link if I can find other source on the 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