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机的發明使英文的使用突飛猛進,而中文一点没蒙受好處. 一直到 上世纪 90 年代才有比較好的 PC 中文手寫板出現. 至於以拼音方式的輸入法, 則以英文鍵盤和英文字母為工具, 完全背離中文的基本体系,這是中文在语文应用上的失败 (defeat). 我們這一代在受教育时首當其衝,受到影响很大. 在我們寫博士論文時,在最後完搞,很多人考慮把這事交給 professional 最後清單交槁. 我卻選擇了利用 IBM Selectric Typewriter, 自己完完整整的打印出來. 這種打字机可以換打字頭,像個小高尔夫球 (golf ball), 可以打科學和数学的一些符號和程式,雖然速度不是顶快,但準確度很不錯. 加上自己在中学時自己学的打字技巧,可以平均打三十個字,每字平均五個字母,所以工作並不太難,反而覺得 IBM Selectric Typewriter 真是神奇而好用.
1970 年以後, microprocessor 科技當道和 personal computer 的發明,使得 Word Processor 和 Spread Sheet 科技突飛猛進. 尤其是在 word processor 方面更是奇皑突起, 幾乎每個月就有新的程式出現,如 Word Pro, Word Star, 123, Jazz, Word Perfect, Microsoft Word, ... 目不接暇. 一直到 80 年代底,祇剩下幾家留下來,颇像以前汽車工業,從戰國纷爭到後來剩下三四家. 到 90 年代初,終於 Microsoft 的 Word 獨霸四方. 這其實不是微軟的 Word 有超强的能力,而是微軟以其公司背後的 momentum 和 marketing muscle.
從 70 年代末期,終有 Daisy Wheel and Typewriter Printer 開始和 IBM 的 Selectric 打字机 競爭,因為 Daisy Wheel 設新新穎而簡單,在速度和维修方面领先,尤其是價格方面更是有利. 加上80 代末期, Laser printer 的出現和發展,使得另一新行業出現,那就是 Destkop Publishing. 可這兒有一新点子,那就是 laser printer, 而没包括 typewriter. 忽然間 打字机不見了. 其實不是不見了,它祇是变成了 PC 的 input keyboard or input device, 而不是打字机了. Stand alone 打字机 somehow 被打入博物館,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它和 1972 年 HP-35 Scientific Calculator 把 Slide Rule 送進博物館如出一轍. This is the way technology changes the way we live. 我們這一代學子就是活生生經歷过的—些社會進程.
我們從學生進入社會,在大小公司做事開始人生打拚,為自己人生和社會做出贡献. 第一件事就是公司内的交通,信件交往. 這些文字信件大都交由 department 的秘書打好放入 Correspondence bag or holder, 寄出到各部門的人員或同事. 每個信件皆经过秘書,有时很烦,因為它费时费事,碰到秘書不在,而你有急事,可就呼叫無門. 這是 70 年代的公司行情. 到了 80 年代中後期,這些事皆可在 PC 和 laser printer 完畢,無须秘書参與. 這对於我們工程師来說是一大福音,再也不必麻烦秘書小姐,直接 desktop publishing 完事,放入公事袋寄出 department, 赏心樂事, 高科技真讓人心曠神怡,把酒臨風,暢談世事. Desktop Publishing 在公司交通及私人信息來往又往前踏一大步. 這使人想起幾百年前的印刷術發明,对後代文明的影响.
中国的雕版印刷在唐代已经流行印製佛經. 到宋代初期,畢昇發明活字印刷,雖不是金属活字,不太耐用,但卻是一大進步. 可是很奇怪,這發明並没有馬上被廣泛應用,反而雕版印刷一直流傳幾百年. 其原因是中文文字的限制使然. 中文常用字有幾千字,活字版的印刷成本是很大的投资,而且排版,查字更是費時,要流線式的印刷流程比较困難,反而用雕版的老舊技術比较省錢. 可是畢昇的發明终究慢慢傳到朝鮮半島,日本,还经絲路傳至阿拉伯世界,從俄國傳到欧洲. 這火花終於在德国的 Mainz 大放光彩. 主要原因是這種活字版印刷很適合於字母的語言结構. 欧洲大部分語言皆源於腓尼基人,其字母数量皆在三十以內,最適合於活字的應用. 祇要低於三十的活字,可廣泛生產,編排簡易. 古腾堡 (Gutenberg) 應用金属合金,活字耐用. 加上他利用先進的油墨技術和製酒的压榨机,完成一線式的印製流程,有如 Ford 生產 Model T 的汽車生產線,這是中国印刷術缺乏的流程. 但有一事和中国一樣,活字版最先的應用是在宗教方面, Gutenberg 的第一印刷是德文聖经,中国雕版印刷和泥活字是用來印佛經和一些佛教的信息. 中西方印刷術的發展最不同的是印刷速度和傳播廣泛的影响. 從古腾堡在 1454 年後的聖经,欧洲的印刷行業風起雲湧,以沛然不可抵禦之势,席捲全欧,直接促成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這兩大驚天動地的文明事件. 由於這種资訊的普及和度泛運用,使得欧洲的中產階级發揮其对社會的影响力,再也不是宗教人士和少教统治階级的專利. Knowledge is power and printing press is the vehicle of knowledge.
中西方的印刷術对人類文明的影响力有何不同,可於下面這事見之端倪. 根据一些 Top 100 Ranking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Persons in History 的资料,在古騰堡發展的印刷術之前五百年,祇有寥寥三,四人上榜, 可是在他發展的金属活字印刷術之後的五百年,居然有近七十位名人上了百人榜內,可見古腾堡的印刷術,其影响之深遠非常廣泛,而他本人也被列入前十大名人榜之內,永垂不朽. 反观中国的活字印刷一直停滞不前,等到明清時期,才由欧洲輸入的更新古腾堡的印刷流程,可是清朝時期,中国的印刷書籍还是遠不及十八世紀的欧洲.
高科技發展到 90 年代, 互联網技術的應用終於普及而成世界網路,所有信息皆可儲存数位於电子記憶,書本的印刷变成次要的工具,從此以後所有訊息皆可以網速流通全世界,造成 instant or real time communication. 於是像銀行界,投资界,理財界, ... 全以嶄新的姿態,以高速的流程完成以前夢想不到的結果. Internet 和 Digital Age 不但影响到書籍印刷,也影响到音樂和繪畫. 所有這些訊(信)息皆可以 binary data bits 儲存於电子記憶. 它所佔据的体積幾乎為零,其影响力幾乎是超乎我們的想像力 (beyond our imagination). 現今世界正以高速向前,猛力追求人類二十一世纪的嶄新文明. 在五百年內究竟能有多少人拼進人類百大名人錄,請我们子孫拭目以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