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21, 2014

生活上的低級品味

朱光潛在他的'談文學'一書中提到文學上的一些低級趣味,用在現今,猶甚適用. 以下是他認為五項不甚高明的嗜好: (1)偵探故事, (2)色情小說, (3)黑幕描寫, (4)風花雪月, (5)口號教條(包括革命文學).

這些喜好,如果適度運用並無壞處.麻煩的是看這些書或作品,好像吸煙抽大麻,很容易變成過度而俗不可耐,甚至害處連連. 情色小說對成長中的青少年的影響就是一例. 朱先生僅是提到文學上的一些趣味. 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太高明的趣味. 有些說它'趣味'有點過分,也許'品味'這個辭比較恰當. 朱先生的話,言猶在耳,卻是七十年前的事. 時光荏苒,今已二十一世紀,不過這些現象基本不變,祗是像演化論一樣,加一些 variation 或 mutation,以另外一種形式出現. 玆舉其中幾項,營營眾生,與大家共賞.

1. 麻將 (包括賭博和 Lotto)
適度的麻將或衛生麻將並無不好,可是很多人打通宵,抱病上場,臨盆不下,國難天災,無所畏懼,已近神人共懼的程度. 這種習慣和賭博有共通之處. 有不少人傾家盪產,移盜公款,身敗名裂,不可不慎. 和此類似的有 Lotto, 樂透大家買,有買有机會,不買一定沒机會. 說來有趣,與此類似的有'宗教信仰'. 有沒有神或天堂? 很多人寧可信其有. 因為萬一有的話,信了有机會,不信則一定上不了天堂,更不用提到 virgins 來陪你. 這是賭博式的信仰. 說好聽一點是買人生保險. 說來可笑,這種賭博式的信仰是科學家Pascal 首先提出來,他的理由是基於經濟學上的報酬率, maximize the return of investment. 不過把經濟保險學搬到信仰桌子上,未免品味差了些,實在講不出口. 這不是說經濟學不好,而是說不要用在不太適當的地方.

2. 電視肥皂劇 (Soap Opera)
肥皂劇的風行往往是因為一部精彩的演出(如雍正王朝),風靡社會. 可是接下來的常是一窩風的粗製濫造,稱肥皂劇倒很恰當,滑溜溜的實在不知道劇情會如何演變,完全沒有 logic 可循. Soap Opera 源出於這類 TV series 的廣告商大都是賣肥皂的,如 Proctor and Gamble, Dial, Colgate etc. 晚近中國的肥皂劇更是氾濫成災,尤有甚者,韓流從北南下,席捲中原,令人不寒而慄. 在韓國人囊括端午節,孫中山和孔子之際,中國人居然擁抱韓劇,令人不解. 韓劇也有幾部經典之作,但大都分也是濫竽充數,魚目混珠,屬低級品味之一.

3. Read Romance Novel/Watch Porno
從1980年以後,每次造訪書店,一定有一排花花綠綠的袖珍書對著你看. 聽說女士們趨之若騖,這也使我想起瓊瑤的暢銷書,小女生揮之不去. 如果這類書也可分等級的話,則瓊瑤女士的作品要乾淨些. 那些花花綠綠的袖珍書,比起來大膽多了,可是千篇一律,俊男美女,感官很享受,但品味則不太高明. 這種書故事幾乎雷同, stereotype 一點不假,沈迷其中,則是品味低下,與時俱進. 時光隧道進入21世紀,互聯網當道,新產品應運而生,以 video multimedia 取代小書,蔚為奇觀. 這類作品統稱 pornography, 簡稱 porno. 其大膽露骨之程度遠超 romance novel,連情色小說也難望其項背. 雖說也有幾部可稱經典之作,但大部分是趣味低俗,不忍卒睹的作品. 可是芸芸眾生,好此道之人如過江之鯽. 看這些作品,適可而止. 麻煩的是它像鴉片一樣,很容易上癮,成了一種不健康的低級趣味.

4. 武俠小說/武術電影
武俠小說和偵探故事一樣,有幾部佳作,如'書劍恩仇錄'和'射雕英雄傳'. 但大体說來,濫竽充數,劣貨充斥,不堪卒讀居多. 電影亦然,像香港的打鬥片,多如牛毛,好的卻了了可數. 這些小說和電影橫行社會幾十年而不衰,養成一大群人,好此不彼,連大中學老師授課時,也'金雞獨立',武俠一番,實在俗不可耐,亦屬低級品味之一.

5.  Horoscope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報章雜誌都另闢一欄,列述十二黃道星座. 實在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看,但報社不是笨蛋,一定有市場. 可是有這麼多小民相信天象星座對他們日常生活有影響,倒是天方夜譚,我們的科學教育究竟走到那個死胡同? 如果人類性向祇能用十二種動物來代表,這也未免太低估上帝造人的本意. 我的 sister-in-law 常說她是數'魚'的, very clever. 不過他忘了西方的雙魚座(Pisces). 與 Horoscope 類似的是'血型性向論'. 很多人動不動就說他是O型,如是如是一番. 究竟血型和性格有什麼直接關係,沒有証明,而且根本也不可靠. 可是就有那麼多人開口閉口A型B型,振振有詞. 更妙的是晚近出版的一些書,在封底常付上一張作者照片, 列記其天蟹座及B血型,實在俗不可耐,可稱低級品味之一.

6. Greeting/God bless you
收到很多 emails, 在結尾時總是不忘耳提面命, "God bless you', '主愛世人'一番. 如果 email 是有關宗教,生老病死,嚴肅地寫下來,那是很適當而無可厚非. 奇怪的是有人不管那種場合,一律祭出這些宗教福音,讓人啼笑皆非,有時真是無法消受. 這使人想起以前中學上國文 課時,一些同學文思枯槁時,一定即興來一段反共八股的文章充數. 老師不勝其煩,抱怨連連,也不忘耳提面命: "再有下次,罰站半小時". 与此有異曲同功之效的是在與人交談中,有人總是重複' well', 'you know', '你知道嗎' ? 久而久之, 不勝其煩. 幾年前有一些年青小子,動不動就說'cool'.  酷來酷去,好像 一天到晚播放 Petula Clark 的 'Downtown' 一樣,實在不能忍受. 寫到這兒,忽憶當年在左營受訓時碰到一群從成功大學來的電机畢業生. 他們開口閉口總是'鐵的這' '鐵的那',久而久之,連蒜皮小事也要信誓旦旦, '斬釘截鐵'一番,實在俗不可耐. 而他們一直以為這種  expression 非常時髦和 trendy, 異哉! 世上很多東西,本來皆是很有意義,衹是過度濫用,失去原來的功能,很可惜.

7. 風水/生辰八字/黃道吉日
這是中國人普遍的迷信,積弊很深,已經沒法改善,除非來一次另類的文化大革命. 這些迷信是中華文化的主流,行之數千年,可是效果並不彰顯. 到現在為止,還看不出中國人的運氣和福祉,因使用這些工具而有什麼改善. 也沒看到西方人因沒用這些道具而惡夢連連. 中國人雖然迷信這麼深,是不是有很大的副作用,不太清楚. 但在生活品味上,這是很拿不出來的文化.

8. 抽煙
中國人以前抽鴉片,被西方人稱為'東亞病夫'. 現代中國人則上行下效,到處抽煙,不但污染空氣,也殘害自己健康. 還有大部分抽煙人士煙蒂隨處亂丟,不但污染環境,而且容易引起火災. 很多旅館,其桌椅或床舖,常見被香煙燒坏痕跡,更令人擔心火災的危險. 光是加州每年森林大火,有很多是香煙亂丟車外所致. 抽煙不但形像不好,品味低俗,而且有上癮的危險,與鴉片有相同功效. 戒不了煙的人給人一種形象是他不能控制自己,是一種人格上的缺陷. 更奇怪的是正當西方社會努力戒煙之時,中國人卻大買洋煙,救了 South Carolina 的煙草工業. 1840年,林則徐嚴禁鴉片, 2000千禧年,中國需要另一位林則徐.

9. 算命/預言/幻像
這三項有關心靈的活動 東西方皆有,也是迷信的變種. 相信這些活動大部分是智商較低的一群. 女人天生幻像較多,故他們也比較相信這些所謂通靈的東西. 算命和炒股票一樣,你祇聽到有人賺大錢,但很少人告訴你他丟了多少錢. 算命不準的例子太多,但在這種情形下,聰明的方士總是模稜兩可,和希臘的 oracles 一樣. 怎麼解釋都是他贏. 與此類似的是'幻象',有人看到或夢見奇怪的東西,常運用驚人的想像力,像在門窗或烤麵包上發現耶穌,聖瑪利亞等等,吸引一大批善男信女. 這種現象年年都有,和世界末日的預言一樣,永遠有廣大的市場. 說穿了,這是一種變相的 'wishful thinking'. 不過行之有年,到後來變成'狼來了',低俗不堪,亦屬低級品味.

10. 身心靈
這是晚近佛教通靈的突變種. 他們想結合醫學,科學和宗教來增加宗教的公信力. 西方也有類似的活動,祗是常常荒腔走板,謬論迭起,到後來不知所云,如'宗教是科學的基礎'云云,乃集低級品味之大成. 奇怪的是居然有醫學博士和大學校長也充斥其中,令人眼花撩亂,嘆為觀止. 信仰無可厚非,但在沒有精密思考下,貿然解釋,傳播不實信息,而且振振有詞,好此不彼,亦屬低級品味之一.

11.  語言對聯,迷信吉祥
在春節前後這種現像最為普遍,到處'福倒了','年年有魚','吃髮菜',... 這和迷信風水有異曲同工之妙,用多了,到處氾濫,庸俗不堪. 究竟有多少人相信這些,有待考查. 但整個房子,到處用這種方式避邪,實在迂腐,意境太低,亦屬低級品味之一.

12. 大中華沙文主義
三不五時,不忘耳提面命,再三叮嚀,好似不這樣,民族將毀於一旦,國亦將亡矣. 這有點像作文一樣,沒話說時就把老祖宗的舊皮箱拿出來亮相,炫耀一番. 最常見的是搬出孔子,老子,孫子或朱子,皆擲地有聲的'子'輩. 說多了,養成習慣,自己渾然不知,但聽者常不勝其煩,消受不了,到後來祇成耳邊風,來去無蹤.

信手寫來,好似青年守則,居然也有十二條. 其實還有一些,像'炒八卦新聞'就是漏網之魚,這卻是當今台灣普遍的低級品味之一.

1 comment:

Mark Lin said...

和 #6 Greeting/God bless you 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 Apple 的 end greeting. 曾幾何時,你收到的 emails 很多結尾是 Sent from my iPod, Sent from my iTouch. Send from my iPhone, Send from my iPad. Who care what laptop or smartphone you used? In fact, you sound snobbish or arrogant in revealing which Apple gadgets you use. This is not chic, it is boring & 俗不可耐.